“坛同法庭的法官把法庭搬到了我的家门口开庭,方便了我参加诉讼,我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3月9日,一位拄着双拐的当事人在庭审开始时拉着邻水县法院法官的手非常激动地说道。
春意盎然的三月,邻水县坛同镇芭茅村5组一户农家的院坝内,邻水县法院坛同法庭正在巡回审理一起提供劳务受害责任纠纷案件。
原告任某某是给一家农户修房子的大工(技术工),不慎在工作中受伤,导致7级伤残,双方多次协商无果,遂诉至邻水县法院要求被告赔偿损失。坛同法庭考虑到原告受伤后行动不便,便将法庭设立在了原告的家门口,开展巡回审理。
“法院在村里开庭,也算新鲜事,来了不少附近老百姓旁听,也算是最好的法治宣传和普法教育了。”来参加巡回法庭旁边的坛同镇芭茅村村委干部告诉记者。
庭审活动有序进行,法官张维抓住原被告是亲属关系这个切入点,组织当事人调解。原被告在调解过程中情绪十分激动,原告表示自己家本是贫困户,生活拮据,家里还有两个小孩要读书,现因提供劳务受到伤害而失去劳动力,三被告拒不赔付于情于法说不通;被告也苦称自己已经支付原告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等共计11万元,原告在提供劳务时自己也有过错,被告方不愿再承担赔偿责任。
“让双方当事人的亲属都到庭参与“法官说法、说理,亲属说情”,分工不同,角度各异,目标却明确,这是邻水县法院庭审时采取的多元化调解法充分发挥作用。”法官张维告诉记者。
最终,经过法、情、理的讲说,双方当事人取得一致意见,由三被告再支付给原告3万元,虽然时间已到下午1点多,但当事人很满意,得到当地群众称赞。
这只是邻水县坛同法庭开展巡回审判的一个缩影。
巡回法庭到百姓家门口
邻水县坛同法庭所管辖的三镇六乡(坛同镇、河流镇、高滩镇、四海乡、子中乡、椿木乡、甘坝乡、九峰乡、华蓥乡)散落山间,这给老百姓的出行造成了很多大的不便。开展“送法进基层”,方便群众诉讼,减轻当事人诉累,坛同法庭立足辖区实际,让法官走出法庭,走进山间,深入基层,送法到田间地头、农家庭院,就地解答法律疑惑、就地立案、就地调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设立“百姓家门法庭”,针对残疾、年老、病弱等特殊需要的困难群体诉讼极为不便,打通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把法庭搬到老百姓家门口,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流动法庭”服务活动,依托“车载法庭”平台,在春耕农忙时节,对老百姓关注“三养”案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合同纠纷等提供司法服务。
据悉,2017年以来该庭进基层接受群众法律咨询46人次,解答法律疑惑58个,巡回立案5件,巡回调解10件,“百姓家门法庭”开庭3次,受到老百姓的称赞。
巡回法庭到企业家门口
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给予了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良好的发展机遇,园区建设发展迫切需要司法服务和司法保障,邻水法院坛同法庭进驻园后,深入基层,开展“1+1+N”模式,即挂牌设立一个园区巡回法庭,进驻一名经验丰富的法官,经常开展司法服务活动。
“开展园区巡回审判,凡涉及园区的建设、拆迁、买卖合同、劳动争议、民间借贷等案件,一律在园区巡回法庭开庭审判,邀请园区企业工人旁听庭审,以案说法;设立园区法官工作室,派一名经验丰富的法官进驻园区,开展劳动保护、商事纠纷、知识产权等法制讲座,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走进园区企业生产车间,上门为企业、工人宣讲法律法规,现场发放法制宣传资料、法律书籍,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保障园区发展。”邻水县法院副院长胡学品告诉记者。
2017年以来,该园区巡回法庭就地巡回立案4件,就地巡回开庭2次,现场接受企业和工人法律咨询5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份,及时化解矛盾纠纷20件。
(刘珊 刘亚华 申巧容 记者雍剑波 文/图)
|